扬长教育生态管理系统系统建设总体目标是为本校建立一个覆盖范围广、实用性强,交互性好的综合教育管理平台。通过该平台的使用可以促进学生的各项素质的全面提升;可以方便教师的日常教学和科研,促进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使用者可以随时随地通过计算机、平板电脑、智能手机随时随地的访问平台,发布和获取相关信息,达到信息便捷沟通的目的;可以协助学校管理者进行日常的教务管理、科研管理等,以提升学校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扬长教育生态管理系统,是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研修平台,通过7大模块体现扬长教育生态管理理念。在系统中教师不仅可以通过排名、关注度、点击率等情况了解资源和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同时通过有效评价机制完善考评通过外部刺激进一步加强教师的业务能力的提升。
在整个数字化校园系统中作为本校主要的特色是:服务于教师和学生分别设计了《扬长教育生态管理系统》和《扬长教育生态成长系统》。这两个系统在整个系统中要能够很好的与综合服务系统进行紧密耦合,数据实现互通。能够很好的与综合服务平台的数据中心、资源中心、用户中心,实现数据交换和对接,实现数据、资源、用户的统一管理和服务。
系统以基础数据管理为核心,教师和学生数据与CMIS系统自动同步,基础数据包括用户、权限、菜单和数据字典的管理。七大模块相对独立,自成体系,又紧密耦合,共同构筑扬长教育生态环境,实现教育教学管理的可度量、可重用、可配置、精细化和规范化。
七大模块各有评价体系,评价参数可配置,可以计算每个模块教师获得的总评分值,按照每个模块的系数,可以自动计算教师综合业绩,支持多层次,多标准评价和推优。
系统逻辑结构设计
系统特色
在学校的数字化校园系统中的《扬长教育生态管理系统》和《扬长教育生态成长系统》是核心的基础平台;系统设计的主要特色为:
1、加强智能化管理,凸显扬长教学的有效性。
注重校本研究,网络教研功能,寻求最佳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着力提高整体课堂教学水平,实现了教师有效交流、激情碰撞。强化了教师工作考评机制,通过逐级审核的教师工作统计汇总功能全面精细了解教职工对于扬长教学工作的落实情况,以科学的教学管理,切实提高和巩固了课堂教学效益。
2、构建生态的学生和教师个性化空间
实现对学生、教师作出全面、客观、科学的评价,指标包括学生在校的学习能力、组织纪律、劳动卫生、道德品质、交流合作、公民素养、审美表现和运动健康等多个个维度,涵盖了学生在校的课堂、作业、课间和参加各种活动等,为每一个学生全程各方面的成长建立了电子档案。
实现了教师的教学、研修个性化空间,空间里面不仅包含记录教师的日志、博客、微博、照片;而且包含了备课、上课、听课、评课、议课等模块,同时记录教师的成长经历,完美的将教师工作融合到一个既有统一的平台,又有个性化特色的空间里面。
3、创建特色校园文化 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浓厚的人文氛围。在数字校园中设计校园主题文化的模块,支持本校8款特色校园节日活动,分别为:缤纷书画节,华彩音乐节,快乐读书节,SUPER英语节,激情体育节,星星火炬节,创新科技节,头脑奥运节。努力打造一所“学生人人有特长,班级个个有特点,学校处处有特色”的精品校园。
4、班级建设独具特色,彰显特色班级文化。
通过班主任工作站的数字化建设,构建班级数字化文化,虚拟的班级空间展示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参与班级的特色文化建设,渗透出极富班级特色的文化气息:贴在班主任工作站班级口号、班规、班训,展示学生有个性的作品、主题活动文字、视频、照片等。
5、培养传统的爱国进取的品德,绽放文明礼仪之花
文明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通过品德管理模块、少先队管理模块,进一步对学生文明礼仪的教育和培养,普及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
6、发挥学生特长,展示学生才华。
在实践活动主题模块中让学生自主设计活动方案,自行组织、自主参与、自主评价。开展生动有趣的主题实践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学生校园数字化文化生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展主题班会活动,通过学生自主参与,充分调动了学生积极性、主动性与主人翁意识。
系统运行架构
设计原则
以应用为核心,以实用、易用、好用三大主线为出发点,充分考虑培训的实际需要、现有的网络环境和使用习惯,全面兼顾技术、应用与发展的和谐统一。既注重实效,满足当前的现实需要,又为系统的后续升级和扩展留有余地,大大提升了各项指标和整体性能:
1、实用性原则
最大程度地满足中小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需求,是系统建设的根本目标。具体要求包括:界面友好、易于使用、便于管理维护、数据更新快捷和系统升级容易,具有优化的系统结构和完善的数据库系统,具有与其他系统数据共享、协同工作的能力等。
2、前瞻性原则
目前,计算机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发展非常迅速,同时随着“数字校园”建设的不断深化,这就要求本系统的设计具有超前性。同时,系统设计应充分考虑这些方面的发展趋势,使系统具有较强的扩展能力,处于应用系统技术领先地位,确保系统能适应现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
3、扩展性原则
充分考虑数字化校园的发展需要,系统采用插件式开发,在一个核心的平台架构下,可以根据不同学校的实际需要选择不同应用模块。使系统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和稳定性。
4、经济性原则
系统建设要求在实用的基础上做到最经济,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在硬件和软件配置、系统开发和数据库设计上应充分考虑在实现系统全部功能基础上尽量节约经济成本。
5、安全性原则
由于本系统管理的是学校日常正常运转的重要数据,所以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应当放在系统建设的重要位置。简单地说,安全性必须考虑两个方面的问题:
1. 数据不被非法访问和破坏:本系统安全性首要的是数据的安全性,系统必须具备足够的安全权限,保证数据不被非法访问、窃取和破坏。
2. 系统操作安全可靠:系统同时应该具备安全权限,不让非法用户操作系统;同时要具备足够容错能力,以保证合法用户操作时不至于引起系统出错,充分保证系统数据的逻辑准确性。
6、规范性原则
为了确保系统的准确性,实现教育教学信息的共享,必须建立统一的标准和共同遵守的规范。在系统设计中,应参照教育部制定的各种规范及软件工程的有关标准,使平台产品可以迅速被不同学校使用。
7、网络化原则
平台数据共享的重要条件是网络化,通过内部的局域网、校园网和Internet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发布。是广大学生、家长、教师、学校管理者可以随时随地通过计算机、智能手机、移动终端、平板电脑等设备访问他们权限范围内的数据。
8、稳定性原则
系统从底层数据库到功能层经过严格测试,数据库稳定,功能顺畅,能在不同的硬件环境中长期平稳运行。
。。。 。。。
如对此方案感兴趣,请联系我公司技术人员!
联系我们